2015年5月14日,国内住宅龙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商业地产龙头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将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本着“积极合作、携手共赢”的原则,强强联合,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双方网站公布的信息看,双方表示在本框架协议基础上,会就一些具体项目展开合作,包括共同拿地、联合开发等等。作为国内最富盛名的房企,万科与万达历来被视作住宅与商业地产领域的两大标杆,此次两大龙头宣布携手,无疑将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2015年6月5日,郁高携万科管理层59人赴北京万达总部学习交流,王健林带领万达高管15人出席,这是上月“两万”宣布合作后,双方最大规模的高层互动。
我们先看看目前两大巨头的企业规模和定位,自2008年万科就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万科企业年报显示,其2014年实现销售回款2090亿元,万科是全国首个住宅销售超过千亿的企业,虽然万科在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办公地产、城市服务配套方面有所试水,但是其仍然是业内不折不扣的住宅地产开发商,近两年提出“好房子、好服务、好社区”住宅三好标准。万达地产官方网站显示,其2014年其销售、租赁、文化等各类收入达2424.8亿元,万达集团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中国最大的文化旅游企业、世界最大的电影院线持有运营商和世界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之一。所以,万科总裁郁亮将这次战略合作称之为“双打梦之队”毫不为过。
从两大巨头的比较来看,笔者认为其最为明显的共同特点是:创新和执行力,这也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但万科、万达做到了极致。就万科致力于创新而言,万科自1999年成立建筑研究中心,万科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的研发和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2009年12月王石提出,未来实现绿色建筑产业化的三个步骤分别是住宅精装修、住宅产业化和绿色住宅,成为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研发和实践的先行者,这些作法比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都超前。就万达而言,万达不仅做产品,而且做模式、做产业链,建立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万达创造的订单地产商业模式,牢牢把握最重要的商业资源,其创造的先租后建模式,规避了商业地产的招商风险,近些年,其在旅游度假地产方面、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升级也是让人感觉到万达不懈的创新。
两家企业的当家人王石、王健林所在家庭均有军人背景,两个也分别有5年和9年的军旅经历,这也成为两家企业无比执行力的基因。在万科如果有人没有按照文件执行,任何人都可以拒绝后续的工作。一位总经理曾经事先口头同意某材料的采购,但由于没有执行采购流程中需要进行评估的要求,因而工程总监拒绝在采购审批单上签字。在日常执行过程中,一旦体系出现问题就进行改进,而在很多其它公司体系只是一个摆饰,根本没有人维护。在执行力方面,万达也有自己的一套,比如说,所有考核量化,王健林要求员工做到所有东西量化,不要凭主观感觉,所有的考核指标量化才能防止主观感觉,所以万达很清楚。万达有审计部,所有部门每年一审计。审计完了以后有三种意见:第一是管理建议书,没有任何处罚,提出管理建议你要干什么;第二是整改通知书,罚到什么级别要罚多少钱如何,非常明确;第三是审计通报,基本上是开除。共同超强的执行力也是两大巨头能开展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
关于两大巨头合作的具体模式和合作的深度问题,是地产界关心的重点,从两家公司表态看,大致可以推导两巨头的合作模式。关于此次合作,是否意味着万科将放缓自身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发展?对此,郁亮明确予以否认,其明确表示:“除了合作项目,我们还有各自独立发展的业务。万科并不会因为本次合作而退出商业地产。”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则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供需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房地产企业发展需要新思维、新模式。万达与万科的战略合作是一次全新尝试,对万达来说,通过与万科合作,万达可以集中精力,加快实施轻资产战略。从两位老总的表态看,二者合作的深度可能仅仅会限于个别项目的共同开发,并在其它方面作一些合作的尝试。
从两家企业的自身需求看,万科需要万达成熟的商业地产开发经验,借鉴其商业地产运作的模式,需要万达多元化经营的经验。早在2011年6月,万科就确定了商业地产的三大产品线,包括购物中心“万科广场”品牌、写字楼“万科大厦”品牌、社区商业“万科红”品牌,但是近4年时间,好像这“三大”商业品牌的建设并无任何亮点,甚至建设、销售和租赁也并不尽人意,市场认可度不高,在商业地产向万达取经,对万科来说确实是其客观需要。
而万达则需要万科住宅地产开发的经验,股份制企业管理的经验。不可否认,万科在住宅地产产业化开发方面远在万达之前,引领着房地产建筑技术和模式的革新。2014年3月25日,北京万科宣布将投资1.1亿元在顺义天竺建立住宅产业化产学研基地。根据规划,基地占地面积7.4公顷,建成后可满足100万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品基本需求。可生产叠合板、内外墙板、阳台板、楼梯等工业化住宅所需的主要部品。在构建设计、配筋、部品制造、质量检查、运输、安装、核算等工序采用BIM信息技术,真正实现“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目标。
不管是万科还是万达,企业身份均与自己的掌门人身份存在“人格混同”,谈到万科大家一定会谈到王石,谈到万达大家一定会谈到王健林,但是实际上二者在股权结构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其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王石只占万科流通A股0.016891%的股份,可以说其是有点万科股份的高级“打工仔”,华润作为万科最大股东目前仅持有万科16.3%的股权,万科不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而万达有股权结构方面则是另外一个极端,2014年9月万达商业在港交所上市据招股书显示: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持有万达集团99.76%的全部已发行股本,而王健林持有大连合兴98%的股权,剩余的2%由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持有。王健林直接持有万达集团0.24%的股权,同时,通过大连合兴98%的直接权益将间接持有万达集团97.77%的股权。这也意味着,王健林家族占万达集团100%股权。可见,万科在多元化股权治理方面是万达所不及的,随着公司上市大幕的拉开,万达在公司治理方面应当存在向万科学习的空间。
关于双方的合作模式,我们可能从双方当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的答记者问看出点端倪:一是有可能项目合作,万科作住宅部分,万达作商业部分,郁亮表示,万科商业地产的压力很大,王健林则明确表示,住宅部分会给万科做;二是双方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共同进行项目开发,这也是合作开发所必须的;三是两家公司不会重组,王健林的解释是都是上市公司难以重组。
最后,笔者认为,除了个别项目的深度合作外,万科、万达的战略合作,更多是一个相关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的过程,是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以达到1+1大于2的战略合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