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同犹如一条奔涌不息的洪流,一去不复返,甚至我们还来不及阅读和回顾,它已滚滚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有不尽的怀想和一声叹息,他走了,我们在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更让人怀想的是他为协会和行业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辛劳付出。
谨此文,献给远在天堂的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秘书长许玉彪老师。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许玉彪老师是2005年左右接手主编《上海物业管理》杂志的,因为一直为这本杂志写文章和案例,也一直与许老师保持较为密切的工作关系,记得最为清楚的一件时,是当时他让一本没有任何许可的《上海物业管理》“非法”出版物变的合法,即:为《上海物业管理》取得了一个可以印刷改造的“标准刊号。
就我本人而言,由于一直做物业管理的法律事务,与许老师的交集是相对较多,他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一直勤勉的工作---为这个行业作了太多的事情。许老师到上海物业管理法律协会一开始主要是负责《上海物业》编辑工作的,但实际上协会的很多文件都是他起草的,协会的很多活动也都是他来策划实施的,工作一起处于高负荷状态,这种情况一起持续到他离开我们。
物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工作并不容易,一方面要尽量满足各物业公司的诉求,为整个行业发展谋事,一方面要协调物业行业与各政府部门的关系,不能与政府的工作发生矛盾。就在春节放假前几天,许老师还在召集物业管理企业人员、业委会人员、专业人士召开座谈会,就建立物业管理费诉讼难问题,建立物业管理欠费的调解机制奔走,倾听各方声音,与房管部门、上海高院在协调,共同建立一个以协会为平台的物业管理收费调解机制。在我的记忆中,许老师主持在行业座谈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起码有十多次,这些活动是和我法律有关的,其它的和我法律这个行业有关的会更多,比如说协会的例会、各类标准的出台讨论等。
2014年初,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关于物业管理的(1)号课题,其中关于住管局部分的内容是由协会来牵头的,实际上就是许老师负责,这一课件的内容非常多,需要协调的专业人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及非行业人员非常之多,工作量极大。我主笔了《关于加强物业服务风险防范的指导手册》的编写,但是由于一开始写的内容较多(很多内容是借鉴了我以前写的一本关于物业管理的书),可能需要部分内容的删减,实际上,许老师只要给我说一下如何修改就好了,但是在统稿后大量的修改工作都是他个人完成的,这些内容的删除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他实际上是非常抱歉让我做了如此多基本没的报酬的工作过意不去,他亦多次表示非常不好意思让我做了如此多的工作,在整个课题完成后的大概有半年时间,他又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我和课题组的其它成员从协会工作经费中争取了一些费用,现在想起他是多么为他人着想,而将更较多的工作留给了自己。
和许多物业管理企业的老总聊起许老师,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基本上是不管是企业,还是朋友,有需要他协调帮忙的,他都会尽最大努力地提供帮助,2010年世博会时,一些兄弟协会,中物协和朋友让他帮忙协调看一些热门场馆,他总是不遗余力的协调各物业管理单位,尽可能提供方便,我自己的一些外地物业公司的朋友,要到上海考查学习,我本人不熟悉的物业单位,总是麻烦许老师协调,他每次都会竭尽所力帮我安排。
在参加许老师的追悼会时,遇到一些原来在陆家嘴物业公司工作过的年轻人,虽然很多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但是还是来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他们讲许老师对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对他们年轻人是多么的关心和照顾,是一位好领导和让人尊敬的长者。在我认识他原同事眼里,许老师善良、豁达、睿智、风趣、尽心尽职,他的离去行业失去一位忠诚的战士。
就让我们物业人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为整个物业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以告慰他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