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word pdf ppt mp3 mp4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研究
我的律师执业十年
浏览437次   发布时间2017-04-14

执业十年从而立到不惑,犹如弹指一瞬,十年前辛苦求职场景历历在目、恍惚昨日,曾经陌生的城市不知道什么时候变的熟悉,曾经面对浦江之水长叹路在何方,曾经的年少轻狂不知何时变的世故。选择了律师执业之路,就是选择了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静思量,十年执业中有良多感慨、良多无奈、良多心得要说出来要与同行、客户、朋友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致自己篇

10年前,我硕士毕业做了律师,努力、机遇加上这个美好的时代,将我从一个学子变成了一名大都市的法律人,在举目无亲的上海滩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10年前,我誓言作一名专业房地产律师之时,前面高手如林,大腕云集,迷茫过、困惑过,但从未退缩过,我知道上海这片热土相信汗水、不相信泪水。十年来我根据自己执业经验总结文章案例,几乎每月都有案例、文章登上全国或上海房地产专业杂志,繁忙之余提炼心得写了四本房地产法律实务书,从房地产开发写到物业管理,从住宅地产法律服务写到商业地产法律服务。现在想来,写作是整理思路、学习他人经验最好的方法。因为要写一篇文章或者案例,一定要查阅大量的法规和司法实例,这一学习过程是其它提高业务水平的方式无法相比的,这一点微薄的经验要特别与同行分享。

如果有人问我,10年执业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是我选择了一个细化的法律专业,为了在房地产法律服务方面有所突破,10年繁忙的执业期间,我从来不敢放弃自己的专业追求,争取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方面掌握更多的知识,闲暇之余考取了国家二级建造师、国家物业管理师,不仅关注房地产法律,更关注房地产开发本身,坚持阅览房地产专业杂志和期刊。

10年努力,自己的专业得到的社会的认可,被人民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走进清华、华政、交大、浙大、北师大授课。由于自己在房地产法律方面的小有成就,被上海市财政局聘请为政府采购评标专家,2011年被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联合评为“十佳不动产律师”,也曾被评为上海市闸北区优秀律师,上海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专家等。10年执业,将房地产开发法律服务按照房地产的拿地、施工、销售、物业管理、商业租赁分别研发法律服务,写课件、做文本、做流程。苍天不负有心人,努力终有回报,十余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先后成为了我们团队的忠诚客户。

 

与同行篇

古语云:同行是冤家,律师行业可能也概莫能外,但是自己执业十年下来,确交识无数律师好友,发现这个行业的同行是可以互相站台的,一个律师的专业、操守、品行得到同行的尊重,同时你也要尊重同行,相互释放的一定是正能量。记得自己刚刚执业三年左右的时间,一位陌生客户来访,交流甚是满意,最后,离开的时候,他问我认得某某律师吗?我说认识都是作房地产的,这位客户说你某律师说你是刚刚毕业来上海的学生,我只能淡淡的回答----执业确实不长。实际上这件事我是非常在意的,放在心上好久,并且还在一些行业协会的会议上多次遇到过哪位律师,但是我并没有说什么,每次都表现对他(因为他是老律师)的尊重,过了大概二三年时间,他竟然还将他有利益冲突的案件介绍给我,现在也成为很好的朋友。试想,如果当时我选择和他“为敌”,相互拆台,其实对各自都没有任何好处。

从诉讼律师角度来看,由于庭审好多情况下都会有比较激烈的对抗,法庭辩论中与对面坐的同行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之时,可能会夹杂一些人身的攻击,特别是在对面的律师进行不实陈述、误导法官的时刻,往往会让人情绪激动,甚至爆粗口。从自己的执业的角度讲,为了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和事实,甚至不承认对方的一些真实陈述,可能对每个律师来说在所难免-----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整个国家的诚信制度并不让人满意时,让律师这个执业群体在诚信方面有很高的执业标准,只是我们的底线是不要为客户伪造证据。

当在法庭上面遭受同行讽刺、挖苦、斥责,甚至辱骂时,我们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也可以表现的温文尔雅、不以为然。自己刚刚执业时面对同行的不逊言辞也曾经冲动过,甚至自己也主动冲动过,但是现在想想这种作法除了让自己有一个坏心情外,对案件胜诉与否可能并没有任何帮助,现在,所以自己在法庭上面对这种情况时要么选择沉默,要么要求法官解决。这里不得不讲的是,有的客户是非常希望自己花钱的律师在庭上进行“表现”的,声音要大的点,要压倒对方律师,要指出法官的偏颇,实际上这些对案件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所谓“声势”是法官的影响是极小的。

 

与客户篇

如果让一位律师描述与客户的关系时,他都会描述各种不同的客户:彬彬有理有之,蛮横无理的有之。有的客户尊重律师意见,客观理性理解案件的方方面面,有的客户则是固执不已,对诉讼结果有着过高的期望,有的客户则不尊重事实,输了官司就骂律师。虽然读这篇文章的也会有我的客户,大部分客户是律师的朋友,但是如果关系处理不好,沟通出现问题,彼此可能成为“敌人”,是朋友还是敌人,实际上是取决于两个方面,从客户方面讲,在知晓事实和相关证据材料下,应当理性对待自己的案件,尊重律师对案件的客观判断,而不应武断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律师的协助下找出一条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诉讼或非诉讼方案。从律师方面讲,对案件应当坚持自己独立地判断,根据自己的执业经验对案件作全面、客观的分析,不应为了律师费,而对客户作出不适当的承诺,只要自己对案件分析的合理合法,亦有充足的司法实践支持自己的观点,客户一般也会对律师产生好感,进而选择合作。总之,客户和律师应当相互支持和理解,客户应当充分、全面向律师表述案件的基本事实和证据,律师应当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对客户的诉求进行合理判断,这样的话律师和客户一定会成为朋友,否则,都会因为客户的要求不客观不合法、律师的不专业不负责而不欢而散。

作为律师,我们都要承认客户是上帝,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根据自己十年的执业经验,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客户支付律师费,双方是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的关系,法言法语讲是委托关系,律师就是这一委托关系的有效进行来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取得社会地位,当然,对于刚入门的年轻律师来说可能是维持生计;二是如果每位同行有心坐下来盘点一下自己近期一年的客户和案件,会发现大部分案件是老客户老朋友带新客户产生的,或者已经成为朋友的老客户介绍的,老客户的案件或者他推荐产生的新客户的案件是一个律师业务增量的重要来源,而陌生客户只占到自己新增加案件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善待我们的每一位客户,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是自己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专业律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你的优质服务会在一个朋友圈、客户圈和行业圈中树立口碑,得到某些圈子对你专业水平的认可。

 

与法官篇

律师与法官,是每个律师都有话要说但又有所忌讳的敏感话题,首先关于要不要与法官“搞关系”,根据自己的执业经验,和法官维护好一个良性的朋友关系是必要的,这个良性的关系是指有专业方面的探讨,有朋友方面的沟通,不因个案与法官小聚,过年过节送些礼节性的礼品,这些作法确与“八项规定”有所不符,但是从中国人情礼往的角度可能可以理解,不可否认,中国文化中的“礼尚往来”的影响不可小觑。至于是不是每个个案都要与法官进行利益输送,我本人并不赞同,但也不否认目前有这样的律师同行,但是从自己了解的周围的同行,这应当属于非常小的一部分律师群体。

关于律师与法官关系的“亲密”与否,根据本人的执业经验,实际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一般来说,一线城市律师办案中,与法官的私人关系显的相对没有如此重要,二线城市次之,而就基层执业律师层面看,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办理案件与法官处理好关系也更为重要。就地域来说,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地区,法官也是不会将每个案件都办成“关系案”,而是更注重合法和合理的考虑。

从年轻律师本身来说,应当尽量将研究法律专业、专心研究案件为主,而不是碰到案件就去找关系去打理、去疏通,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如果一个律师过多地接受社会消极的东西,并且小有成果时,他会不再去研究法律、研究案件,久而久之他会成为一个“掮客”,甚至会丧失对案件本身的法律风险的判断能力,仅仅关注如何搞定法院,这本身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对律师的执业成长不利;二是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司法环境并不让人满意,但是随着法官执业独立性的强化、整体法律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和执业素质的提升,想通过法律之外的东西来左右案件会变的更难;三是从律师这个行业来说,按照本律师的经验,一个有专业水平,对法律之适用有精深理解的律师是有生存空间的,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相当一部分律师是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事着诉讼和非诉讼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所以,作为一名年轻律师,如果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法律人也能过的很好,为何去做一些有风险的事情呢?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司法环境会变得更好,专业律师的生存空间会更大。

 

与新人篇

刚入行的新律师最常问的问题是:如果做一个好律师、一个成功的律师?我们答案就是坚持自己的专业,用学无止境的心去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个案件,无止境地提高自己就是无止境地服务好客户。自己带助理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给了他们太多的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去研究一个案子,不能看完一本专业书籍,不能及时总结自己的办案经验提升自己,做了几个案件就自以为是凭经验吃饭,自诩专业律师,天天想的是自己为什么没有大案件做,而不从不掂量自己付出的什么。窃以为这是年轻律师成功的大忌。我经常对我的助理说,大学文凭、司考过关是你执业的敲门砖,你的成功是你执业后的不懈学习,不管什么案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穷尽法律、穷尽事实加上对司法实践的充分研究,就一定会成功。

选择怎样的律所也是刚入行的小伙伴们所困惑的?首先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是什么样的关系,律师应当在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这些问题不仅是青年律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律师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因律师执业阶段而异,如果是一个刚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来说,要想早日在行业中展现头角,一开始要么选择一个大律师作助理,要么选择一个大型规范的事务事务所,这对于一个律师的成长极为关键,不管是选择一个大律师还是选择一个大所,一般来说就是一个高起点,会接触到高端的客户、会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会学习到某一法律领域更为专业的知识。对于一个渴望成长的律师,笔者认为也应当在大型律师事务所里面多锻炼、因为大的平台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会提升客户对于律师的信任度,会更有利于自己更好的成长。而对于一个成熟的律师来说,案源比较固定情况下,或者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在大所执业还是在小所执业,可能不见得有本质区别,当然,这也要看律师的客户群和专业方向,如果是“高大上”的公司客户为主,大所相对于小所会更有优势,如果客户主要是个人客户为主,比如说劳动专业的律师和医疗事故的律师,小所成本低、管理灵活,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业务是以个人执业为主,如处理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则小所与大所无本质区别,如果处理一些要求团队合作的业务,比如说公司上市、公司治理等,则大所有着明显的优势。

 

其它篇

工作一天,回家坐在沙发上懒的动可能是大部分中年律师下班后的感觉,这是“重脑力”的结果,听到一些精英同行英年早逝让人心痛,这个行业的艰辛也可见一斑,高强度的法庭对抗、缜密完善的法律意见、冗长晦涩的合同修拟,都会让一个律师筋疲力尽,君不见,一些同行早已年少白头。毫无疑问,执业重压难以回避,一个律师能做的就是减压,个人以为,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跑步、羽毛球、游泳等这些身体对抗不强的运动是律师排压的有效方式,就我本人来说,已经坚持了三、四年的羽毛球运动。运动除了有减压的功效外,另一大好处就是提供繁重工作的强大“体能”支持,当一位律师面对客户的委托不得不通宵达旦时,你可能会意识到好身体是如何重要。就其它减压方式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大上的情趣爱好、一帮无所不谈的朋友、和谐融洽的家庭生活也都会减少一个律师工作中的压力。

律师是一个高度与社会融合的职业,一个好的律师会有大量的客户、无数的朋友。执业的过程会看到社会积极的一面,也会看到社会消极的一面,时而会感到这个社会到处充满阳光,时而会感到这个社会让人悲观无奈。就具体执业中的人和事而言,遇到不讲道理的客户苛刻的要求,自以为是法官不着调的判决,蛮横无理行政官员的刻意刁难,不同情感的律师或欲哭无泪,或怒火中烧,或誓死抗争。律师执业中的无奈真的好多,想想我们有幸福的家庭吧,想想我们还有进步的社会吧,想想有更多比我们更受苦受累的兄弟姐妹吧,你的幸福感可能就来了,像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一样也问问自己《今天你幸福了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过分关注社会不公,会让一个律师丧失前进的动力,将自己的失败归于他人和社会,而不是自己,是不利于律师执业之路上的真正成长。

 

十年执业,一路汗水一路歌,如果让我去总结一个律师成功要素的话,我认为有两点尤为重要:专业和情商,前者是一个律师法律执业水平;后者则是一个律师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如果一个律师专业很强,但是不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客户相信并愿意委托他办理案件,他可能只能到学校去做研究了;如果一个律师情商很高,客户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被这个律师所吸引,甚至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如果这个律师的专业水平有限,甚至对案件的分析完全是错误的,恐怕这个客户和他之间也是“一锤子买卖”。不可否认,专业和情商之间有较大的互补性,专业能力强,只要能条理清楚的清晰表达一样可以成为一名好律师;专业能力不强但也不会误导客户的律师,如果其客户沟通能力强也可以成为一名好律师。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客户、同行和所有朋友!    (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宋安成

- 返回 -
法务工具Forensic tools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地点:上海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9、11、12号
邮编:200070
电话:021-60561219
  • 姓名
  • 单位
  • 电话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11 YINGKE LAW FIR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4771号-2网站策划:澳煦互动